我國在玩具國際標準化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 新聞資訊 ????|???? ?2018-07-12 06:48:41

    日前,由我國牽頭制定的有關玩具機械與物理性能安全標準比較技術報告(ISO/TR 8124-9:2018)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向全球發布。該報告由廣州海關技術部門的檢測專家負責召集。這是我國在玩具國際標準化領域取得的又一突破性進展,將大大提升我國在國際玩具標準領域的話語權,將有利于中國玩具產業的轉型發展。

  機械與物理性能安全是玩具最主要的安全指標,目前國際上在玩具機械與物理性能安全相關的法律標準主要有三大玩具標準,分別為國際標準ISO 8124、歐盟玩具安全標準EN 71和美國玩具安全標準ASTM F 963。這三大標準存在大量差異點,互相之間不能兼容。中國玩具出口到不同國家和地區需要符合不同標準要求,即使同一款玩具也必須接受多個安全標準的反復檢測才能通關至不同國家或地區,導致檢測時間和檢測成本均成倍增長。同時,標準間的差異限制了玩具在不同國別間的流通,對中國出口玩具的限制尤為明顯。

  針對該問題,2013年10月中國玩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向國際玩具標準化委員會提出“尋找標準差異促進標準融合”的議案,最后被國際玩具標委會通過并確定由中國牽頭制定。該議案旨在通過找出三大玩具標準在機械物理安全方面的差異,探尋不同標準的兼容方式,推動三大玩具標準之間相互吸納、接軌,縮小標準間的差異,促進標準的融合和統一,從而降低玩具行業符合性評估的成本,也幫助玩具生產企業節省檢測時間,降低檢測成本,將影響數千萬元玩具產品。

  為更好地完成技術報告的制定,全國玩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ITS、SGS、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廣州海關等有關單位和部分玩具企業的專家組成中國國內起草組,由廣州海關技術檢測部門勞泳堅擔任召集人,并聯合有關國際專家組成ISO/TC 181/WG1/TG9任務組。在5年的時間里,對三大國際玩具標準的機械物理安全性項目進行逐條分析,找出差異點,先后向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提交了8次報告草案,并向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歐洲標準委員會(CEN)和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ASTM)3大標準組織提交了10項融合建議,并最終獲得通過。

  中國作為全球玩具生產大國,世界上約70%的玩具由中國生產。中國也是世界第一大玩具出口國,據統計,2018年一季度我國玩具出口共68.78億美元,同比增長12.41%。然而,中國卻并不是一個玩具生產強國,玩具產品主要停留在中低檔產品水準,缺乏規模大的玩具生產商,研發設計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品牌知名度不高,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玩具品牌不多。長期以來,中國玩具制造企業基本在被動執行國外發達國家制定的較為嚴苛的標準,不但檢測成本高,還承擔著質量回收的巨大風險。

  近年來,廣州海關技術檢測部門充分發揮技術優勢,玩具嬰童用品實驗室在全國玩具標委會的指導下,致力于提升國內玩具標準,并積極參與國際玩具標準的制定。牽頭制訂了ISO國際玩具標準3項,其中1項為中國首個ISO國際玩具標準;推動成立了全國首個嬰童用品省級標委會——廣東省嬰童用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并承擔標委會秘書處工作,積極籌建全國嬰童用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力推動中國玩具產業轉型升級,從玩具大國向玩具強國邁進。

本文標簽:玩具標準

相關檢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