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鉛筆法檢測色漆或清漆漆膜硬度,要注意這

? 新聞資訊 ????|???? ?2021-08-12 08:40:53

在涂料檢測試驗里面,漆膜硬度一直都是評價一款涂料涂層或涂層體系性能好壞的指標之一。漆膜涂覆在物體表面,會形成黏附牢固、具有一定強度的連續涂層,這些連續涂層必須保持一定的硬度,才能發揮涂料所具有的裝飾、保護作用和其他一些特殊作用。

 

想要檢測漆膜硬度,我們通常會通過在漆膜上推壓已知硬度標號的鉛筆來測定。漆膜的鉛筆硬度通過用具有規定尺寸、形狀和鉛筆芯硬度的鉛筆推過漆膜表面時,觀察漆膜表面是否產生劃痕或其他缺陷,通過鉛筆標號來表征漆膜的硬度。

目前,我國現行國家標準 GB/T 6739—2006《色漆和清漆 鉛筆法測定漆膜硬度》實施已有 15 年,早就到了需要修訂和完善的年限,而且及時跟蹤和采用國際先進標準,使我國的測試方法標準與國際接軌,一直都是我國制定國家標準的初衷。

 

GB/T 6739—2006 等效采用的國際標準ISO 15184:1998 早就歷經數次修訂。ISO 15184 最新版為 2020 版,較 GB/T 6739-2006 所采用的 ISO 15184:1998 版前后經過 2 次修訂,分別是 2012 和 2020 版。

 

2012 版內容主要變化:

1)將推動試板更正為推動鉛筆;

2)將鉛筆的移動速度為 0.5 mm/s 到 1 mm/s 改為只需均速移動即可;

3)允許使用機械自動鉛筆;

4)補充試驗條件(原附錄 A)已包含在試驗報告中;

5)增加了一個新的附件 a,說明了該方法的適用性。

 

2020 版內容主要變化:

1)在 5.1 中施加在漆膜表面上的負載已經修正為( 7.35±0.15) N 。

2)在 8.6 中刪除了經商定,這種試驗還可以用來測定沒有引起涂層內聚破壞的鉛筆硬度所謂的“擦傷”硬度)的陳述,以避免與描述了該試驗方法的那些標準混淆。

從以上國際標準的更改情況,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出 GB/T 6739—2006已經不能代表當下的先進檢測方法,而且標準中所涉及的塑性變形和內聚破壞,定義并不明確,在評判擦傷和刮破等存在較大異議,拜恩工程師在實驗室時也發現存在誤差較大情況。

 

特別是涉及高光涂料產品時,對于最終結果的判定存在較大誤差,這也就造成各個實驗室之間對結果的評判也存在一定出入。今天我們結合ISO 15184-2020 版和GB/T 6739—2006的實際情況,為大家總結出了一套最新檢測色漆或清漆的漆膜硬度的鉛筆法。

首先,我們要知道,鉛筆法要求的試驗環境條件應為溫度(23±2)℃和相對濕度(50±5)%的實驗室條件。第一步,我們需要用特殊的機械削筆刀將每支鉛筆的一端削去大約 5mm~6mm 的木頭,小心操作,以留下原樣的、未劃傷的、光滑的圓柱形鉛筆筆芯。然后垂直握住鉛筆,與砂紙保持 90°角在砂紙上前后移動鉛筆,把鉛筆芯尖端磨平。持續移動鉛筆直至獲得一個平整光滑的圓形橫截面,且邊緣沒有碎屑和缺口。每次使用鉛筆前都要重復這個步驟。

將涂漆樣板放在水平的,穩固的表面上。將鉛筆插入試驗儀器中并用夾具將其固定,使儀器保持水平,鉛筆的尖端放在漆膜表面上。當鉛筆的尖端剛接觸到漆膜后立即推動鉛筆,在足夠進行視覺判讀緩慢勻速下推離操作者的方向。除非另外商定,30s 后用校準過的視力在 GB/T 37356 中規定的自然日光或人造日光下檢查漆膜表面,看是否出現缺陷。這些缺陷可能同時發生,也可能單獨出現。缺陷主要類別如下:

a) 塑性變形:漆膜表面永久的壓痕,但沒有內聚破壞;

b) 內聚破壞:漆膜表面存在可見的擦傷或刮破,此時碎屑已從漆膜上脫落;

c) 以上情況的組合。

我們在實驗時要注意溶劑不能影響試驗區域內漆膜的硬度。用軟布或脫脂棉簽和與漆膜不起作用的溶劑一起擦拭漆膜表面,當擦凈漆膜表面上鉛筆芯的所有碎屑后,缺陷更容易評定。如果經過商定,可以使用放大倍數為6倍~10倍的放大鏡來評定缺陷。使用放大鏡,應在報告中注明。

 

如果未出現缺陷,可以在未進行過試驗的區域重復試驗,更換較高硬度的鉛筆直到出現至少3mm的缺陷為止。如果已出現缺陷,則降低鉛筆的硬度重復試驗,直到超過3mm的缺陷不再出現為止。然后根據觀察到的結果確定缺陷類別,然后以沒有使漆膜出現缺陷的最硬的鉛筆的硬度表示漆膜的鉛筆硬度。平行測定兩次。如果兩次測定結果相差超過一個單位的鉛筆硬度,應重新試驗。

值得一提的是,該鉛筆法只適用色漆、清漆或者相關產品,單圖層,光滑表面的漆膜硬度的測定,如果是多圖層,可以用來測定最上層的漆膜硬度。如果想要比較不同涂層的鉛筆硬度,該方法不適用。當然,我們也要知道,想要對涂料的質量作出準確的評判,就需要國家標準進行權威指導,規范操作步驟,明確評價方法,可以有效縮小試驗人員間操作誤差。幫助生產者改進技術配方,使涂料的保護作用更好應用到我們的實際生活生產中。





 

更多檢測內容 電話咨詢:400 880 4601 / 156 6560 3132(微信同號)
捷標檢測 官網:www.phycjy.com



【來源:internet】
版本與免責申明:
①本網凡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
②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